北京科协:建立国际科技组织联络机制******
光明日报北京1月9日电 记者詹媛9日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获悉,目前该协会建立了国际科技组织联络机制,促进首都科技界与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国际计算力学协会等20余家重点国际科技组织开展政策交流、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在吸引海外科技人才服务科技经济发展方面,北京市科协目前已认定了首批30家首都海智基地,推荐5项境外职业资格纳入《北京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版)》。
根据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近日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北京位列全球第三名,在创新生态指标上显著提升。创新生态的改善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2022年,北京市科协致力于推动首都科技界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拓展全球合作网络,链接国际创新资源,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
据了解,北京市科协在建设国际组织集聚区、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支持首都专家学者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履职等方面,积极做好配合、联络、协调工作。聚焦前沿领域和青年科技群体,北京市科协还举办了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首都前沿学术成果系列报告会等品牌活动,鼓励支持市级学会等举办约60场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北京市科协还支持吸引优质境外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在京设立代表机构,协助重点国际组织,申请享受在京落户便利化政策。
北京市科协打造首都海智平台,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持续推动海淀区、昌平区、大兴区建立生物医药人才项目离岸基地;设立麒麟科学技术奖(海外人才类)国际合作奖。北京市科协还开展了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北京试点工作,以及优秀工程人才职业生涯全周期服务。
北京市科协还以科学为纽带,构筑中外友谊桥梁,联系55家高校科协,为促进“一带一路”科技工作者民心相通而努力,举办了“一带一路”中巴科技与经济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成立五周年纪念大会暨建筑类高等教育论坛等。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16版)
《福建省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本报讯 《福建省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简称《条例》)于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对福建红色文化遗存在保护原则、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福建是革命老区,也是红色资源大省,但一些地方和单位对红色资源保护还存在责任不明确、认定标准不一、维护修缮滞后、教育功能不足等问题。因此,通过立法明确保护责任、强化保障措施、促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红色文化传承十分必要。
在红色资源调查认定方面,《条例》明确设区的市范围内的红色文化遗存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红色文化遗存管理部门认定和公布,同时细化了公示制度,对实践中在公示期间有异议的情形作了具体规定。
在红色资源保护管理方面,《条例》规定尚未登记公布为文物的不可移动红色文化遗存,因重大公共利益需要进行异地保护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迁移异地保护方案,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条例》还规定了在不可移动红色文化遗存保护范围内禁止的行为,其中明确禁止开展与遗存环境氛围不相协调的经营或者娱乐活动。
在红色资源传承利用方面,《条例》规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将红色主题教育纳入教学课程,利用红色文化遗存开展现场教学、主题教育等教学活动。 (文旅)